det365官网下载(中国)官方网站

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

2015-11-17 14 515
    为全面、及时了解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客观评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和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为建设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对我国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1、6~19岁儿童青少年 
    调查数据显示,全国6~19岁儿童青少年在2014年都能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有94.6%的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包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以及校外体育锻炼)见图1。 

    在校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99.3%,不在学校上学的这一人数百分比为39.9%。 随着年龄的增长,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减少。在每周参加10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群中,6~9岁人群占30.5%,而16~19岁人群仅占17.0%。
    2、20岁及以上人群
    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4.1亿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1,比2007年增加0.7亿人。从年龄分布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图2)。其中,20~29岁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8.2%,7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低,为26.0%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20~39岁年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低,30~39岁年龄组仅为12.4%,而4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高,60~69岁年龄组达到18.2%。 
    20~69岁人群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上升的趋势(图3)。 
    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越高。研究生人群中25.6%能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他依次是,大学(含大专)22.0%,高中(中专)18.1%,初中12.8%,小学及以下为8.5%。 
    从事非体力劳动的人群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高,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有24.1%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其它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21.1%,办事人员20.0%,商业服务人员15.2%,农林牧渔水利人员8.8%,生产运输操作人员11.9%,无职业人员316.2%,其他人员14.3%。
    二、体育锻炼强度 
    在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90.0%的人在体育锻炼中能达到中等及以上强度4。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外体育锻炼中能达到中等强度及以上的百分比分别为80.8%、81.2%和84.0%。
    2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每次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中等强度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2.9%,其次为小强度,为20.3%;有16.7%的人进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随年龄增大,采用小强度的人数百分比逐步增加,20~29岁年龄组为14.5%,70岁及以上组为42.2%;而采用大强度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下降,20~29岁年龄组为27.0%,70岁及以上组为4.0%(图4)。
    三、锻炼时间 
    数据显示,在校上学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有98.1%的人能够每周上体育课,每周上2~3次体育课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81.3%;有74.2%的人能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中每周参加2次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8.8%,每次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7.5%。
    在校外体育锻炼中,6~19岁儿童青少年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也是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0.4%,其次为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为21.2%,持续时间30分钟以内的人数百分比占到18.3%。
    20岁及以上人群,在晚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8.9%;其次是早晨,为44.5%,在下午有22.9%的人也参加体育锻炼。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9.6%,其次是“60分钟以上”的为31.9%;“不足30分钟”的为18.5%。从各年龄组来看,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59分钟”的人数百分比最高;50岁及以上人群每次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明显增加(图5)。 
    四、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是体育游戏5、长跑和篮球(图6)。  
    20岁及以上人群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是 “健身走”和“跑步”,百分比分别为:54.6%,12.4%;其他依次为“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广场舞”、“大球类(足球、篮球、排球)”。与2007年相比,采用“健身走”和“广场舞”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增加最多,分别提高了12.8%和3.9%。 
    6-19岁人群选择锻炼项目前三位的是体育游戏、跑步和篮球, 20~29岁人群选择锻炼项目前三位的是:“健身走”、“球类”和“跑步”;而5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主要采用“健身走”进行锻炼,百分比在63.4%~78.7%之间(图7)。 
    五、参与形式 
    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由同学(朋友)、同事自发组织”,其它依次为“自己练习”,“参加校内项目俱乐部”,“与家人(家长)一起”,“参加校外体育兴趣班”和“参加业余体校”(图8)等。 
    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有54.2%的人参加过学校运动会,但参加其他体育竞赛活动的人数百分比较低(图9)。在参加过体育竞赛的儿童青少年中,有37.9%的人获取过名次。 
    20岁及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自己练”,和“与朋友、同事一起练习”百分比分别为 38.3%和33.7%(图10)。 
    六、锻炼指导  
    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中接受指导的百分比较高,有84.6%的人接受各种指导,自学的百分比仅为15.4%。(图11)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48.0%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比2007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接受“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为32.3%,其次为“专业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其他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的指导,所占百分比均在5%左右。还有5%的人参照书刊、视频等资料进行体育锻炼。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有56.5%的人是通过“自学”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在学校学习获取的体育锻炼技能的有19.9%,参加“社会短训班”和“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分别为4.4%和2.2%。此外,17.0%的人是从其他途径获取(图12)。 
    七、体育信息获取  
    我国城乡居民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电视(DVD,录像)、广播”,人数百分比达57.4%,其次分别为“书刊、报纸”(13.7%),“互联网”(7.2%)。20~29岁人群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百分比最高,为17.8%。随着年龄的增大,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逐渐降低,50岁以后基本上不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表2)。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在通过“书刊、报纸”与“互联网”两种途径获取体育信息方面差距明显,城镇居民分别比乡村居民高出9.5和7.5个百分点。 
    八、体育锻炼目的和原因 
    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强身健体”,“喜欢、好玩”和“为了升学考试”(图13)。

    在接受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有16.9%的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原因主要是“为国争光”和“展现体育才能”(图14)。 
    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35.6%),消遣娱乐(17.4%)和增加体力活动(16.0%)。其它目的依次是:防病治病,减轻压力放松,减肥,健美,提高运动技巧,社交等(图15)。 
    以“消遣娱乐”作为体育锻炼目的人群中,20~29岁人群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1.2%。随着年龄增大,以“防病治病”为体育锻炼目的的人数百分比逐渐提高,7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25.1%。在以“提高身体素质”为锻炼目的的人群中,在20~49岁随年龄增大,人数百分比增长趋势明显,50岁后相对稳定,百分比在40%~43%之间。但城乡居民以体育锻炼作为“社交方式”的相对较少,各年龄组的百分比在0.6%~1.5%之间。 
    九、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6~19岁儿童青少年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怕“影响学习”,其他依次为“没兴趣”、“不喜欢”、“缺乏体育技能”、“太累”等。而因为缺乏“体育锻炼场地、器材”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仅为4.5%(图16)。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因为“没时间”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30.6%,其他依次是:“没兴趣”、“惰性”、“没人组织”、“身体弱,不宜参加”等(图17)。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时间”,占35.5%;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13.0%)和“惰性”(12.3%)。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排名前三位的制约因素依然是“缺乏时间”,“缺乏场地设施”和“惰性”,与2007年一致。 
  十、体育锻炼场所 
    每天使用“住宅小区(村庄)”的体育场地设施的人数百分比为7.4%,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百分比为46.7%。进一步分析显示,在“住宅小区(村庄)”的体育场地设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室外体育健身广场”,其次为“健身路径”和“篮球、足球场”(图18)。 
    在20岁及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18.4%的人在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最高,比2007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其次是以“健身路径”为锻炼场所的人数百分比为15.5%。其他依次为“广场、场院的空地”、“自家庭院”、“单位或社区的体育场所”等(图19)。 
    20~39岁人群在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20~29岁人群的百分比为31.0%, 30~39岁的人群达到了20.1%。40岁及以上人群在“广场、场院的空地”居多,50~59岁人群中的人数百分比为19.4%。在“自家庭院和室内”进行锻炼的各年龄人数百分比比较均衡,稳定在11.2%~14.0%之间。50岁及以上人群到“健身会所”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低,不足1%(表3)。 
    选择就近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各年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近60%的人选择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场所进行锻炼;1000米~2000米以内的近24%;2000米以上的约为10%左右,就近选择体育锻炼场所的趋势依然明显,与2007年的调查结果一致(图20)。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41.6%对当前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满意,但还有22.5%的人认为离期望值“相差较远”。 
   十一、体育消费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39.9%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926元。全年消费总额在499元以下的人数百分比为47.6%,在500~999元之间的为24.4%,在1000~1499元之间为11.2%,在1500~1999元之间为4.6%,在3000元以上为6.5%。从年龄来看,20~29岁年龄组的人消费水平最高,人均消费为1162元。随年龄增大消费水平下降,7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均消费仅为422元。在体育消费人群中,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93.9%,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书刊、支付锻炼的场租和聘请教练以及观看体育比赛费用等(图21)。 
    从人均消费金额来看,“场租和聘请教练”的消费额度最高,人均876元,其他依次是购买运动服装鞋帽623元,购买体育器材496元,观看体育比赛366元,其他体育相关消费334元以及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142元等(图22)。此结果与2007年的消费结构顺序一致,但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认为目前体育消费价格合理的人数百分比为53.8%,有39.0%的人认为目前体育锻炼消费价格水平偏高。 
    十二、观看体育赛事 
    6~19岁儿童青少年观看篮球比赛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36.2%,其它依次为乒乓球、足球、羽毛球、体操和游泳等(图23)。

    6~19岁的儿童青少年中主要通过电视转播观看体育赛事,人数百分比为95.1%的,排在第2位的是通过互联网观看,人数百分比仅为42.2%(图24)。 
    我国20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最喜欢看的体育比赛项目是篮球和足球,人数百分比分别为31.1%和21.5%。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更喜欢看足球比赛,人数百分比为27.7%,比乡村居民高出11.8个百分点。有5.2%的人花钱观看体育赛事,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人数百分比降低的特点。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高,与2007年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明显增加,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就近就便锻炼和“花钱买健康”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调查结果还显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到公共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显现了近年来我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成效,为全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保障。
    但数据也显示出,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时间少和场地不足”依然是城乡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年龄结构发展不平衡,50岁及以上的年龄人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其他年龄人数相对较低;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增加,但科学健身意识薄弱;体育消费水平提高,但“实物型消费”依然是主要方式。

您可能感兴趣

全民健身计划(框架)意见征集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关于“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的规定,国家体育总局在总结评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工作情况的基

2015.09.17 ---

Copyright © 2015-2019 det365官方网站登录 苏ICP备15044374号-1   技术支持:南京紫金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退出搜索